体表传染病有哪些?
体表传染病多由一些杆菌或球菌感染造成。一些体表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者空气飞沫,或者虫媒等多种渠道传染,而且传染速度比较快;也有一些体表传染病并不传染,或者传染性很弱,这样的疾病实际上并不属于传染病范畴,但习惯上还是归在体表传染病之内。比较常见的体表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疖与痈。
疖与痈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好发于头、面、颈部及项背部。
疖初期表现为毛囊丘疹或脓疱,基部有水疱或红晕,继而向深层发展,周围形成硬结,中央有黄白色小脓栓。此时尚有消化不良、发热、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发热多为38℃左右,一般持续1~2天。随着病程延长,结节变软,周围的硬结也同时逐渐消失,皮肤损害可破溃并排出黄白色脓液,炎症消退后形成痂皮。整个病程为7~10天。个别患者炎症可向周围扩散或向身体其他部位播散。
痈开始也为毛囊性的脓疱,在周围硬结的基础上,可有一个或数个脓头,炎症向深部发展后,皮肤损害中央塌陷,周围呈环形红斑。全身症状也较疖子严重,伴有高热、头痛等,患者常有白细胞数升高和核左移。由于损害重、面积大,炎症吸收破溃后在局部常形成瘢痕与窦道。
2、丹毒。
丹毒初起时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不适,继而在颜面或小腿出现一片光亮红斑,边界清楚,用手压之呈苍白色,数小时后压痕消失,红斑表面可见米粒至高粱米大小的丘疹、水疱或脓疱,周围有红晕,亦可发生紫癜。如果面部被感染,则可引起烈红肿,甚至可导致眼睑积脓,重者可致化脓性脑膜炎。发生于小腿的丹毒容易反复发作,使皮肤发生增厚,继之周围组织呈凹陷性水肿,形成顽固的象皮腿,且可合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甚至发展成为坏死性筋膜炎。
3、水痘。
水痘是带状疱疹病毒造成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14~17天的潜伏期后,患者可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且伴有食欲减退,体温可高达40℃。发热的同时或1~2天后,身体躯干可出现皮疹,继而波及头部、面部、四肢,尤以躯干分布最多,皮疹的特征为有瘙痒感的斑疹、丘疹、疱疹或结痂疹混合出现。
4、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造成的高传染性传染病。麻疹病毒通过飞沫传染,传染性强,几乎90%以上的易感者均可被感染,且多发于冬春季。
人体感染麻疹病毒后,一般经过10~14天的潜伏期即可发病。发病早期可有发热、流泪、流涕、怕光、畏寒、咳嗽、眼结膜充血、咽部发红、精神萎靡和食欲减退等不适,眼结膜分泌物多为水样。发热后二三天,病儿两颊黏膜上可见细小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称为麻疹黏膜斑,这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以后,体温逐渐升高,并出现皮疹,皮疹自头部开始,以后遍及全身,尤以躯干、肩部、腰部较多,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有些可融合成片,表皮易脱屑,疹间皮肤正常,伴有瘙痒。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其他不适也随之消失,皮肤损害开始消退,继而脱屑,整个病程约10天,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5、风疹。
风疹是风疹病毒感染后所造成的传染病。女性的感染率高于男性,2~8岁的男孩患病后,往往表现为无疹型。
风疹经飞沫传染性较大,患者感染后,一般潜伏期为14~21天,多于21天左右发病。发病早期可有发热、鼻塞、流涕、流泪、咳嗽、咽痛、纳差、恶心、头痛、乏力等不适,且伴有后面发际有痒感。1~2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