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晚上吃东西会吸收吗?
会啊,而且猫是夜行性动物,白天睡觉晚上活跃,很多动物都是这样的比如老鼠。所以猫在夜晚的时候吃食物是最正常的生理需要了。 那会不会吸收呢? 这个就得分开说啦~
首先说明一点,无论人还是其他哺乳动物,消化道里都有个“肠-胃反流”的现象(即食物返回到胃里),但时间很短,大概只有30秒-2分钟,且一般发生在进食后1小时内。所以如果猫咪是在夜间1小时后吃东西,那肯定是要被吸收的;但如果发生在这个时间之前,因为胃肠道蠕动和排空的时间不一样,就有可能被保留在消化道内,不会被吸收。但是!请注意⚠️ 虽然有些东西不能被猫咪消化液分解而直接排出体外,但它会被微生物菌群代谢成半纤维素而被吸收。例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也就是说如果是深夜或凌晨喂食,只要不是过于油腻或是难以消化的食物,一般是不会被吸收到血液中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不会造成危害哦~ 比如碳水化合物会在肠道中被细菌发酵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这些物质会腐蚀胃肠粘膜、产生气体引起胀气、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此以往可能会诱发胃肠道疾病。
另外,在睡眠时口部肌肉并没有完全放松,频繁吞咽也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为了猫咪健康,除了控制饮食的量和时间外,最好还能调整投喂习惯,减少猫咪夜间觅食行为。在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喂喂餐次数,少食多餐,同时控制好每餐食物量,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这样就能减小对消化系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