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鸟尾腺炎怎么治疗?
家禽流行性流感 (AI)
1994年春夏,欧洲鸡群中暴发了新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血症,它的病理变化独特,即主要的病变是卵巢、输卵管、腺胃、十二指肠都有充血、出血和坏死,腺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及小肠的浆膜面有出血点。临床上,其临床特征以发热、无发绀、垂头、萎缩、瘫痪为特征。发病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有的停产,蛋的品质恶化,无呼吸道症状。
禽皮肤瘙痒症 (AS)
又称惑毛症。其病因一般认为主要是羽毛受霉湿,或被鸟类咬啄皮褥刺激,而引起的非细菌性皮肤炎。其临床表现,羽毛皮肤有发红、出脓和脱毛,病程长的皮肤增厚、肥厚并造成绝食。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该病,关键要加强饲养管理。
禽佝偻病 (D)
又称软骨病。其病因主要是维生素D缺乏。饲料中缺乏钙、磷,以及维生素D缺乏,均可引起此症。其临床表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四肢、颌骨肿大,牙齿松动,有灰褐色创伤性口腔溃疡;头向上仰,颈背部如天鹅状。预防该病,要供给鸡充足的钙、磷,以及维生素D;孵鸡蛋时要适当升高温度,并对蛋壳进行消毒。
禽肾病 (NK)
又称尿钙病、浮肿病、肾病。多发生于2-6月龄幼鸡,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其病因多认为因长期饮用水质不良、含钙、磷过多的饲料,或过量使用钙、磷制剂,以及肾组织有结核病变等引起。其临床表现,病鸡多发双侧肾脏肿大,两侧肾盂界限不清,肾小球增大表面有隆起。病理试验发现肾小管有乳糜状管型、出血和坏死。
禽痘 (FP)
又称鹌鹑痘。其病因,一般在感染后只发生局部炎症而痊愈,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疖肿,或有蜂窝组织炎、淋巴结肿大。此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也可因培养昆虫、加工饲养鸽子而传播感染。预防该病,要积极防止鸟健康成长,并注意日常卫生及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