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脚白色狗好不好?
说一点题外话,关于“纯种”和“杂种”。 很多养宠物的人,都会非常在意自己养的宠物是不是纯种的。但有趣的是,人们在评判一只犬是否纯种的时候,往往只看外形——而最像某个“标准形态”,则被当成是纯种的证据。 如果一只犬的外形并不符合人们的预期,那么不管它是否纯种,一般都只会得到贬义的评价——“杂种”“串儿”等等。 而如果人们发现一只犬的外形不符合自己的审美,但又不知道该给它一个怎样的定义(因为不是纯种)时,则经常会使用“丑”字来形容。
事实上,除了某些明显的人工杂交产生的品种外,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动物都不是单纯的“纯种”或“杂种”。比如人类,就是一边移民一边与土著通婚繁衍的,这么下来的后代还有什么“纯种”可言呢?人类的体形有高有矮,肤色也有深有浅,就连眼睛的颜色都各不相同——这些特征不可能全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 同样,自然界的动物没有一种是因为基因突变而突然从“杂种”变为“纯种”的。任何看起来像是“纯种”的情况,都是经过漫长岁月、多对基因互相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纯种”是一直在变化着的。
用“纯种”还是“杂种”去判断一只狗的好坏是很片面的。 “纯种”这个词在遗传学里指的是“自交繁殖”,是指某物种的雌雄个体彼此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种生殖方式。人类因为有性别的差异,所以不能进行自交繁殖,因此谈不上什么“纯种”。但动物可以。
由于自交繁殖会导致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子代个体的存活率,所以很多动物并不会主动选择自交繁殖。但人类作为高级智能生物,有能力有意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伴侣,从而避免了遗传病的隐患。
不过,人类通过挑选配偶来规避遗传病的同时,却增加了另一个问题的出现——性状分离。这是因为,人类配偶选择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在的感官。而这会使得不同个体在遗传上相似的地方越来越少,而相异的地方越来越多,进而导致了“纯种”逐渐丧失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