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病巴西龟吃什么?
白眼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通过伤口或接触间接传染,引起眼组织发炎,眼球变形,结膜、角膜水肿,严重时丧失视力甚至危及生命。 在自然界中,许多鱼类和两栖类是白眼病的带菌者和传染源。当人们使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源养殖鱼类时,病菌进入水中后,鱼体体表、水中有害菌大量繁殖并感染健康鱼类;另外,在捕捞、运输过程中,鱼体体表损伤,病菌侵入体内也能导致发病。 当然,人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当人在接触带有细菌的水源后没有洗手,直接抚摸眼睛周围皮肤,或者用手挠伤眼睛,就有可能使细菌进入眼中导致发病。 一些化学物质如氯制剂等也会伤害眼睛,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由于白眼病的主要致病菌属条件致病性细菌,除少数长期潜伏外,大多在环境恶化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在正常条件下,它们并不致引起明显的症状,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一旦条件适合,病菌迅速繁殖,就会侵害眼部器官,从而出现大量死亡。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1.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和注清水,每次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为宜(特别在春季和夏季);用自来水养鱼,应把水中的消毒液漂净后再使用,以防对鱼产生毒害作用。对于病鱼应及时隔离,防治传播。
2.防止鱼体受伤。投喂活饵应选择清洁的饲料,以防投饲工具带入病原菌;避免用手直接投喂饵料,以防手部细菌感染。
3.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投放饵料,适量投喂,切忌过量投喂引起消化不良。同时,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类,提高鱼体抵抗力。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用大蒜汁浸泡蚯蚓等给病鱼喂食,均有利于白眼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