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身上为什么出血?

谈晓翠谈晓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就要聊一聊鱼的血液了,鱼的血液和人类的有所不同 人类是恒温动物,需要维持体核温度(也就是核心体温)在37℃左右,因此血液循环中需要溶解较多的血量来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而更多的血容量也意味着心脏每次收缩能够输送更多的血液。 而鱼则是变温动物,它们体内的温度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环境温度高时,它们的体表及周围的空气都会发热,因此血液运送到体表的部分就会减少,更多的血流量会流向内部,用来调节体温。相反地,在低温环境中,由于体表热量不足,则需要更多的血液浓度到体表,用以保持足够的热量来源。 正是由于这种血容量的可变性,导致它在体内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运输氧气和营养,而相对的,代谢废物也能更轻松地排出。

所以,从身体功能上来说,多出来那部分血液是没有用的,相当于白嫖的血浆。当机体不需要那么多循环血量的时候,这些多出来的血液会被“浪费”掉,形成你看到的血液凝结块、淤青等。 所以回到问题,当鱼在受到外界刺激或者自身应激的时候,会大量消耗体内能量物质,此时如果身体不需要那么多的循环血量,那些多余的血浆就会“流回”肝脏,被转化成为能量物质,供给机体使用;而当这个过程无法完成,多余的血液就会在表皮下淤积起来,形成肉眼可见的肿块----即出血。

巴江巴江优质答主

一、烂鳍出血病症状:病鱼游动不安,常于池角或食场萎靡,体色发黑,头大体小,鳍基出血,严重时鳍条烂掉。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放呋喃扎10-20毫克,浸泡20分钟,或用4%食盐水和4%小苏打合剂浸洗10分钟。每隔3-5天治疗1次。

二、竖鳞病症状:鱼体两侧的鳞片张开如松果状,轻压鳞片,有类似脓汁的物质或水溢出,有时鳞片内有小虫子寄生。防治方法:每50公斤病鱼用痢特灵1-2克加水拌饵,连喂3-5天,治疗时须全群药物。

三、水霉病又称白毛病。症状:真菌寄生于鱼体,肉眼可见在病鱼体的头部、尾部和鳍条处有棉絮状物,寄主肌肉组织充血发炎,导致鱼体衰弱,最终死亡。防治方法:放养前用15-20%浓度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或用每升20-40毫克的呋喃扎液浸洗5-15分钟。

四、缺氧病症状:由于水质恶化或盛夏中午氧气缺乏而使鱼群游于水面,张口呼吸,呼吸时伴有声响,与青鱼暴发性传染病有区别。防治方法:换注新水,开增氧机、通风机增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