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携带哪些病毒?
据我所知,狗可以感染并传播六种病毒:狂犬病、犬瘟热、细小病毒性肠炎、蛔目异尖科寄生虫病(如异尖线虫引起的口腔炎)、传染性肝炎、结核病等。 以上几种疾病都是对犬具危害性的烈性传染病,其中前四种属于病菌性传染病,后两种属于寄生虫性传染病。
1.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野生动物界,动物一旦感染本病,病死率几近100%;如果防治不当,人类也会受到传染,并且一旦发生临床症状,病死率接近100%,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是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目前虽然有了高效价的疫苗,但是应尽量避免被犬等动物咬伤,防止感染。
2.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又称“狗瘟”,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病。患病犬症状为流鼻涕、呕吐腹泻、精神沉郁、发热、咳嗽,严重时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甚至衰竭死亡。该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症治疗。预防办法主要是做好疫苗接种和疫苗有效接种的监测工作。
3. 小细胞病毒性肠炎(Adeno-associated Virus Infection) 又称为肠病毒感染,临床上的特征主要为胃肠炎症,个别病例可发生肠道出血与脱水。由于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注意保暖和通风,保持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 蛔目的寄生虫病(Ascaridiasis/Trichinellosis) 蛔目的寄生虫分为蛔目异尖科(Hypo-cytosporidae)和蛔目蛔科(Ascaridoidea)两个科。前者常见的有异尖线虫,后者主要有蛔目蛔科中的蛔亚科和异齿亚科的寄生虫。临床上主要表现胃肠道梗阻、胃肠炎及营养不良等。对蛔目的寄生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除了做好疫苗的注射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体内寄生虫,定期灭蝇、灭鼠。
5. 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 由病毒引起的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病,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轻度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等情况。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注意饲料新鲜,营养平衡,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6. 结核病(Tuberculosis) 是由微生物结核杆菌侵入动物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脏,但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动物体格检查时发现有局部肿块或肺部异常,但此时极易造成扩散和传播。如果及早诊断,进行规范的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对年老体弱者及体质差者,治愈率低,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