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就打一次行吗?
我第一次被狗咬,20多年前了,打了四针,几年后二次被同一只狗咬,在同一个伤口上,又打了四针,去年又被一只流浪狗咬,打了五针。前几天又被自家狗咬,打了第四针,现在手臂上还有两个牙印,但都没有破。我想问问,是不是只要不打破抗体就存在体内,以后也不会得狂犬病?
回答:首先,要确定你打的疫苗是正规疫苗。然后,以接种针次数多少来判定免疫效果不好。 最后,人体产生抗体需要时间,接种疫苗后第10天到第30天,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一年后逐渐降低。所以,在抗体下降至检测不到之前,再次暴露可以不用注射;但是如果抗体低于检测下限或者检测不到,则必须注射。 当然,最稳妥的方法是接种完疫苗后第10天抽血化验,如果抗体会上升,说明疫苗起效,抗体能够保护机体免受病毒侵害。半年后再次复查,期间不要喝酒、熬夜等做伤害身体的事。(抗体可以在体内保持1-3年,但是之后是否还能发挥保护作用就不确定了)
如果疫苗无效,按照暴露程度不同,分为三级处理方案。 一级暴露,仅皮肤接触,立即清洗局部; 二级暴露,皮肤破损或出血,用肥皂水清洗创口,并尽快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流感疫苗(以防万一); 三级暴露,除上述处置措施外,还需全程注射疫苗。
一般来讲,疫苗的接种程序为五针疗法,即注射第一针后,间隔2、4、6、7个月注射其余几针。但也有采用其他注射程序的,比如两针法、三针法等等。
目前,我国批准紧急使用的是重组蛋白疫苗,共接种3剂;首次疫苗接种应于5天内完成,第2剂与首剂接种间隔≥4周,第3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6个月。还有少量人被接种减毒活疫苗,使用方便,只需接种1剂,但免疫原性较弱,需加强免疫。
动物携带的狂犬病病毒要到达人体神经组织内,必须通过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一般从数日到数月不等(有记录的最长时间为10年)。在狂犬病病毒到达神经组织之前,其毒力是很弱的,可以通过注射狂犬病疫苗加强人体的免疫力,抵抗病毒。目前普遍采用的是“2-1-1”程序,即在第0天(注射当天)、第7天、第21天分别注射一次(以前是“0-3-7”,即第0、3、7、14、28天各注射一次)。
有人注射过一次狂犬病疫苗,认为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可以不再注射了,其实这是不对的。目前在我国注射的狂犬病疫苗普遍是减毒疫苗,仅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不是预防性的,类似于计划免疫中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霍乱疫苗,而不是卡介苗、麻疹疫苗。所以,必须在发生意外伤后从头开始注射。
还有人注射一次狂犬病疫苗后,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检查血清抗体认为是有抗体了就可以不注射了,其实这也是危险的。目前检查抗狂犬病抗体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三种: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后两种方法灵敏度高、技术条件过硬可以检测出来。但是,由于注射后检测抗血清的时间与最近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时间间隔长短不一,抗体产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动物实验也证明狂犬病疫苗注射后产生的抗体也是保护性抗体,缺乏中和抗体的动物在受到狂犬病病毒感染后依然可以抵抗病毒感染。所以,对于曾注射过狂犬病疫苗,再次受到动物攻击后的患者,只要确认以前有过一次完整的注射史(如“2-1-1”即0、7、21天注射过),可在0和3天各注射一针,无须再查血清抗血清。如果上次注射疫苗距再次遭受袭击时间已超过6个月,可在0、7、21天各注射1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