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苗要打三针?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灭活疫苗(二剂次),另一种是重组亚单位疫苗(三剂次)。 其中,北京科兴中维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于2021年3月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授权并广泛供应全球,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批准使用;
而由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和天津康希诺生物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国内唯一一款获批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也是首款获批的全球新冠灭活疫苗。 目前这两款疫苗在国内外接种量均已超过5亿剂。
那么,为什么要接种三针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几针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呢? 疫苗注射的次数与疫苗的作用时间与抗体持续时间有关。目前,接种的灭活疫苗根据技术路线不同分为“五针”、“四针”以及“三针”,分别需要注射5次、4次或3次。
在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中和抗体。但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 一般而言,注射两针后,血液中产生的抗体水平会达到峰值,但在峰值状态下,抗体含量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再次受到病毒的侵袭,免疫记忆会让T细胞迅速反应,B细胞也会继续加速产生抗体。 通常来讲,接种完第二针疫苗后的第14天,抗体的阳性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接种完第三针疫苗后的第14天,抗体的浓度可以高达原来的10倍左右。也就是说,通过加强免疫,对于预防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有研究显示,完成三针全程接种的人,体内抗体水平是要高于完成两针接种的人的。 如果完成了三针的全程接种,体内抗体水平能够达到较好的状态,且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疫苗接种间隔期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体内的抗体水平虽然会有一定的降低,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可以很快恢复到充足的状态。 在病毒侵入时,抗体能够及时地发挥保护作用,避免病毒对机体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