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咬伤出血了怎么办?
被猫咬了,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能被猫咬伤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非常低! 目前我国狂犬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是“两病同防”,即同时预防狂犬病和鼠疫这两种传染性疾病。在动物中,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是犬科、猫科及鼬科动物,这些动物在感染狂犬病后,体内会产生抗体,当它们再咬人时,唾液中的抗体会阻止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不是该病毒的适宜宿主,无法长期存活并繁殖,所以只要注意良好,基本可以排除罹患危险(特定职业人员除外)。 据相关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接种狂犬疫苗,其中约70%的接种者来自亚洲。在中国,每年有超过一千万只动物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种,大约每10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曾被动物咬伤。然而,实际报告的发病率可能比这要低许多,因为很多人在被小动物弄伤或咬伤后没有报告。
不过,2016年一项涉及5200多万人的研究显示,中国每年有数百人因患狂犬病死亡,而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儿童当中。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暴露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狂犬病发病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99.99%的人类狂犬病病例与宠物狗有关,但其他宠物,比如猫猫,也可能会携带狂犬病毒。 有一些特殊职业人群,如兽医、动物收容所工作人员等,需要长期直接和动物接触,一旦发生意外被动物咬伤,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以获得保护。一些曾被狂犬病毒感染的人,如果伤口严重,为安全起见,也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总之,只要按时、按剂量接种狂犬病疫苗,几乎所有人都能获得足够保护。 接种疫苗后,是否需要再次接种,取决于受种者的身体状况和对疫苗的反应情况。一般情况下,人体接种狂犬病疫苗后,间隔1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加强注射,就可得到持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