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耳朵会得什么病? 耳道疾病是猫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耳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所致。 症状为:
1耳道分泌大量褐色分泌物(耳屎);
2剧烈抓挠头颈部皮肤;
3频繁进出浴室;
4拒绝洗澡;
5耳道深部有臭味弥漫;
6用后脚站立并不断搔痒,以致皮肤破溃;
7头部倾斜,耳道深处有“咕噜”声,这是由于耳道深部的圆盘状淋巴节发炎和(或)耳道深部的鼓膜受感染的缘故。
预防方法如下:
经常注意清理耳道;
不要将手指深入耳道内摸索探诊;
不正确的洗耳方法易使耳道的正常菌群失去平衡而致病菌繁殖,所以不要随便给爱犬清洗耳朵;
对于喜欢舔自己的耳朵甚至啃咬耳道的犬应特别注意清洁。在喂饱后吹干耳朵可防止耳道细菌感染。 如果发现狗狗的耳朵不干净,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深入耳道,轻轻擦拭,但不能用力过大,以免弄伤狗狗的耳道。每天一次,如果发现耳道有异常分泌物,应增加擦洗的次数。
另外要定期给宠物做体内外驱虫,体内一年做一次驱虫就可以。体外每个月都要做一次驱虫。 为了有效预防耳道寄生虫感染,还应保证狗狗的饮食均衡,合理控制盐分的摄入
赞同 697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3 8:23:4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非常重视自己宠物猫的头部和眼睛的干净、漂亮,却常常忽略了耳朵的护理。其实猫的耳病也非常地常见,甚至比眼病更加常见。猫耳部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耳垢
耳垢是猫非常常见的一种耳部疾病。绝大多数猫都有在夜间分泌耳垢的恶习,到了早晨后则会将分泌物清理掉,故而其耳道始终是比较干净的。但是部分猫,尤其是蓝色猫、雪 Rex 猫等本身体质较弱的猫,由于维生素 B 缺乏或其它代谢失调原因,使得耳垢分泌异常增多,清洁不掉,而在耳道内形成黑褐色的污垢,严重影响猫的听觉甚至导致猫耳聋。治疗猫耳垢,可外用碘甘油等抗菌消炎药,并注意对猫的饲料结构进行调整,补充维生素 B 族,同时喂饲易于消化的食物。
二、耳聋
猫耳聋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耳聋是由于猫的遗传基因缺陷造成的,一般是双侧的,往往在出生后即开始表现听力障碍,以后逐渐加重,最终完全耳聋,其耳道内经常有大量污垢甚至脓性分泌物。治疗困难,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药水,减少其耳道感染的发生率而外用强心剂提高神经兴奋性虽也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治愈,作为宠物用猫一旦发现患有严重不可逆性耳聋应作绝育处理。后天性耳聋一般是由于外伤、脑部疾病、耳部疾病反复发作以及长时间耳道堵塞等最终导致内耳神经功能障碍所致,既可以是单侧的也可以是双侧的。对于继发性耳聋,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神经功能,对于继发的其它耳部疾病也应积极治疗。
三、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猫非常常见的一种耳部疾病,治疗不及时还可引起中耳炎。猫外耳道炎多因为耳道分泌物较多,耳毛过长,耳道温暖潮湿,各种微生物易在其中滋生繁殖,导致耳道感染炎性变化。对于耳毛较长的宠物猫平时要注意经常修剪其耳毛并保持耳道清洁,防止耳道炎的发生。治疗猫外耳道炎可外用庆大霉素滴耳液、碘甘油等。
四、真菌性外耳道炎(绿脓杆菌性外耳道炎)
本病是一种由真菌(主要是毛癣菌、表皮癣菌等)或绿脓杆菌等非典型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外耳道炎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外耳道被大量灰白色或污黑色粉末、碎末或颗粒堵塞,病猫经常摇头、抓耳并有局部疼痛(猫本性,即使不痒也会经常抓挠)甚至将外耳道抓破流血,偶尔也有少数病例蔓延至中耳而引起神经症状等。局部可用抗真菌制剂(癣特灵、克霉唑等)或绿脓杆菌有效抗生素(如绿脓杆菌素、增效联磺等)涂擦或滴耳、冲洗。亦可用中药外洗和内服治疗,外用中药方如下:防风、茯苓、茵陈、当归、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藓皮、生地黄、荆芥、大枫子各 15g 煎水炖煮浓稠后清洗患猫耳道。
内服中药方如下:茯苓、茵陈、防风、荆芥、苦参、蛇床子、黄芩、黄连、地肤子、白藓皮、生地黄、赤芍、大枫子、薏苡仁、白术各 15g 研碎后混入少量生鸡蛋清制成糊状后灌服,每天一次,根据猫的大小确定每次用量。在治疗本病时注意对猫的居住环境及饲具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反复感染经治疗后一般都能痊愈。
赞同 396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1/6 6: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