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细小病毒叫什么病?
【狗传染性肠炎】又称【犬细小病毒病 】(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简称【CPV】或【DPIV】。 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引起的急性出血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幼犬。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是幼犬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
一、流行病学: 本病的流行无严格的季节性,但在寒冷季节发病率高。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犬和带毒犬;经消化道感染。病犬通过呕吐物、粪便中的病毒,污染饮水、食物及垫料等,使其他犬接触后受到感染;还可因唾液、泪液等分泌物被附着于玩具、食具或其他物体上,再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给易感动物。
二、临床特征: 本病的潜伏期7~14d,平均9~13d。病初表现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饮欲增加,呕吐,排出腥臭褐色粪便。2~3d后可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减弱或消失,眼球下陷,眼睑和鼻唇部发干,尿色深黄,体重下降。多数病例呈暴发性流行,病程1~2周。若治疗不及时,常迅速发展至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 亚临床症状:部分幼犬感染细小病毒后仅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但一般不出现血清中抗体水平升高。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在8~10d后完全康复,但个别病例可迁延数周才痊愈。
三、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发生在小肠,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坏死,表面附有粘性血样液体和脱落的表皮细胞,黏膜脱落,病变处肠管变细。胃内有灰白色胶冻状物,脾轻度肿大。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易溃破出血,有时可见盲肠扩张,内含暗红色血液。
四、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如下:
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⑵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纸;
⑶RT-PCR;
⑷病毒分离鉴定与抗体检测。
五、治疗: 可试用下列方案进行治疗。 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 5~10ml/次,皮下或肌内注射,每周2次连用2~3周;或用犬细小病毒免疫球蛋白注射液0.5ml/kg,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为1个疗程。
干扰素 每次100万U/kg,每日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连用2~3周,或用重组猪干扰素α1b注射液1万IU/kg,每日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连用2~3周;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0.5~1mg/kg,皮下或肌肉注射,隔天1次,连续使用2~3周。
白细胞介素-2 每次1×106U/kg,肌内注射,连用2~3d,或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500~1000 U/kg,溶于生理盐水2 mL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 d。
氨苄西林 每次20~30 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或与甲硝唑合用,剂量分别为每天30~40mg/kg和20mg/kg,分别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一天1次。
六、预防:尚无有效预防疫苗可供应用。应加强对犬的管理,禁止非饲养人员随意接触宠物,避免带病犬进入公共场所。做好犬群的检疫、隔离和消毒等工作。一旦发现病犬应立即隔离,对犬舍及其活动区域用含百毒杀的消毒剂严格消毒。